2017年2月23日,《尼爾:機械紀元》正式發售,登陸PS4平臺;3月17日,本作的Steam版正式發售;4月4日,SE官方宣布《尼爾:機械紀元》的全球出貨量+數字版銷量已經超過了100萬。這個成績毫無疑問是令人艷羨的。
除了PC上的一些小小的表現問題,《尼爾:機械紀元》發售后在Steam平臺上也獲得了玩家們一致的贊譽,收獲了數千條好評。如果不是《絕地求生大逃殺》橫空出世,《尼爾:機械紀元》很可能就會成為本年度最大的黑馬。不過到了4月28日,事件突然有了戲劇性的變化。
1113條差評突然在一天之內刷爆了《尼爾:機械紀元》的頁面,單日的差評數直接超過了近一個月以來的差評總數。的確,這無法擊垮《尼爾:機械紀元》這樣一款廣受歡迎的游戲,不過這些涌現的差評成功地在5月初將最新評價從“特別好評”刷到了“多半好評”。這一切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?
事件的來龍去脈想必國區的玩家們也早已清楚——4月27日,SE在國區上架了《尼爾:機械紀元》,不支持中文,而且在發售幾個小時之后,還將國區的價格突然漲了接近2倍。事實證明SE的舉動實實在在地激怒了很多 很多玩家。
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在Steam上踩炸“差評炸彈”(原文為Review bombing,意即差評刷爆)了,早在2015年時,V社曾經試圖從Steam創意工坊移除《上古卷軸5:天際》的付費Mod,隨后引發的結果就和我們今天看到的“反SE風潮”差不多:盡管G胖、Garry Newman(Garry‘s Mod的制作者)、FMPONE(《反恐精英》mod制作者)站出來力挺V社的舉動,不過還是抑制不了玩家們的抗議聲浪,當時就有玩家發起了一項反對V社移除付費Mod的聯名倡議,很快他就收到了13萬玩家的簽名支持。
雖然曾經有過“老滾5”這樣的先例,不過對比兩年以來差評事件主要反對者的構成,不難發現Steam社區的力量結構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。從用戶數量上來看,中國目前正是Steam第三大市場,用戶數量達到了1700萬人,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。從帶寬消耗來看,中國所使用的網絡帶寬占全球總數的10%,僅次于美國(19.7%)居于次席,比俄羅斯的5.8%占比還高出了不少。國區的Steam社區人數相當驚人,就在你閱讀本文的當下,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增長。對于PC游戲開發者們來說,能夠把游戲賣給國區數以百萬計的新用戶,如此巨大的商機放在幾年前可是根本無法想象的。國區的確是一塊大蛋糕,不過這塊“蛋糕”也同樣蘊含著新的危險。
可靠的差評炸彈
即便是你的游戲不會招惹中國區玩家,作為一家2017年的開放商你也得小心在其他地區觸發“差評炸彈”的潛在因素。游戲中一項政治、社會方面的問題闡述就可能讓一群憤怒的群眾纏上你;又或許玩家們對價格、對畫面表現問題大加吐槽,隨后就引發一波相關差評聲浪。
我們再來看看眼前發生的鮮活事例,有請《俠盜獵車手5》、《十字軍之王2》登臺。
《GTA5》的評價變化圖表,數據來源于SteamSpy
《十字軍之王2》的Steam評價變化,數據來源于SteamSpy
這兩張圖表的紅條(差評)曲線相當夸張。如果你一直關注游戲新聞,那么對于《GTA5》被差評刷爆的原因你一定有所耳聞:由于發行商Take-Two決定封殺一款最受歡迎的mod工具OpenIV,此舉一下就招致幾天之內Steam上涌現出了35000條差評。至于《十字軍之王2》,則是由于P社決定提升若干地區的Steam定價,于是幾百條差評就從天而降。
在踩炸了“差評炸彈”之后R星與P社最后還是選擇了“認慫”。不過差評對于這兩款游戲的銷售真的造成了什么影響么?這一點真的很難給出確實的判斷,不過答案很可能就是:并沒有什么影響,因為兩款游戲早已售出了超多的份數了。“將幾款典型游戲分開來看,似乎差評刷爆也沒有對它們的短期銷售額造成太多影響。《收獲日2》在2015年備受爭議的微交易事件發生當月,銷售數量比之前還要多了(不過他們也在那個月打了筆不小的折扣);《方舟》在拓展包事件之后被刷差評,不過下月他們的銷售數額卻達到了前月的兩倍之多,相對的,《方舟》那個月也進行了較小幅度的促銷,但是沒有免費內容。當然,玩家們對于這款游戲的信賴度肯定是降低了,也因此玩家們會出現相當激烈的反應。不過除此之外,還有很多因素是我們難以預測的。”
正如Galyonkin所言,在此類事件對于游戲聲譽的影響可能才是開發商們最該憂心。那些被差評刷爆過的開發商、發行商大都三緘其口,不愿談論此事。不過這也不難理解,憤怒的粉絲們本身就已火冒三丈,若在事后再對他們的行為做些評價,可就是火上澆油了。
再反觀購入游戲的玩家們,如果想讓開發者聽到自己的聲音,在Steam頁面上留下自己的差評很可能就是他們唯一的可選項。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直接、而且也許比在推特或者留言板上發言要來的更有效率的方式。盡管Stean評價系統可能會被濫用,不過從某種角度來說,這個系統還是發揮了預期的作用:玩家們只需對一款游戲發表評論,同時也對想要剁手的玩家們給出有價值的信息。同時V社目前也在對評價系統進行更加嚴格的管理,例如:免費獲得游戲產品的玩家評論不會再被計入總體評價當中。
另外,Steam平臺還有另外一項功能帶來了有益的影響——退款。“退款功能真是太棒了”——這話不是玩家說的,而是出自塔防游戲《Defender‘s Quest》的開發者Lars Doucet之口。“現在他們可以選擇退款。如果有玩家討厭我的游戲,他們就會去申請退款,而不是在評論里傾瀉怒火。現在不會再有一位憤怒的玩家對我破口大罵了——他們通過退款拿回了錢,怒氣也就消了,也許就不會沖到評論區去來幾發差評(一些人仍然會丟出差評,不過大多數并不會)。我有一個單獨的頻道專門來收集申請退款的玩家們發來的消息,現在所有爆炸的評論都匯集到那邊去了。這是一件好事,他們可以往那個頻道大吐苦水。我明白這個系統不能解決一切問題,不過在我看來,這對于開發者和玩家們來說是雙贏之舉。”
Doucet經常會在Steam上針對不同的議題發布博文,他針對Steam探索系統、評論和手柄等等議題都給出過一些透徹的數據分析以及評論文章。盡管《Defender's Quest》在Steam上的好評率高達97%,不過我想Doucet針對差評炸彈肯定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。果然,Doucet指出他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這個問題,當時他曾建議:V社基于用戶評分對游戲進行分類的系統也應得到一些改進。若干V社真的對分類系統進行了改進,那么一些獲得評價數量較少,但好評率較高的Steam游戲獲得更多的關注。相應的,這項改動也會讓“差評炸彈”成為玩家手中更加強力的武器。 (譯者注:關于這個評價系統的改動,Doucet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論,感興趣又有條件閱讀的朋友可以看看他的說法)
我也詢問了Doucet“你認為刷差評是評價系統的正確使用方式么?還是說,你覺得玩家們應該選擇其他方式發表自己的見解?”
“作為一名開發者來說,很明顯,玩家們潮水般的憤恨之情會讓我極度恐慌,尤其是這些評論不是通過推特這樣相對‘私人’的方式反饋給我的,而是直接在我的商店頁面爆炸了——那可是我賴以謀生的手段啊。不過,很遺憾,3A級游戲公司并不會這么想,對于他們裝聾作啞、花錢消災的舉動,我也只能深表遺憾了。在相同的情況下,一家小型的游戲開發商如果敢做出這種舉動,他們可是會被憤怒的玩家們撕成碎片的——要知道推特上的噴子們可能只會噴個爽,然而在Steam上留下差評的人可都是付你錢的主顧。”
Doucet表示,針對新的需求,目前也有其他妥協的方案,他先是說明了眾籌平臺的情況:開發者們在Steam之外還建立了其他的渠道,例如眾籌平臺Kickstarter,他們很可能會對獲得游戲好評的方式有些誤解。“平心而論,相比通過眾籌項目發放激活碼來提升游戲的評價,我情愿想辦法讓發放的激活碼不要被一些網絡暴民利用——這些暴徒可能恰好是手握一大堆激活碼的,然后就給我狂刷。當然其他開發者可能有不同的見解。我認為如果V社的工作人員能夠利用Wilson score算法(數學用語,一種算法)把幾個評價等級之間的硬性標準稍微‘軟化’一下,就能讓緊張的局勢有所緩解了。”
Wilson score算法,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一下Doucet關于Steam評價系統的完整論述
中國市場有著巨大的機遇,Doucet也認可這一點。不過在這些機遇當中,也有一個開發商們不得不考慮的巨大隱患——在國區推出一款未經本土化的游戲會引發何種反響。
不容忽視的中國區玩家
在2016年10月,憤怒的國區玩家對《足球經理2017》給出了數百條差評,抗議這款游戲發售時沒有本土化。其中一些評論主要針對的是《足球經理2017》開發商SI的主管Miles Jacobson,其他更多的玩家則是針對官方以Steam社區的創意工坊翻譯“搪塞”玩家的行為(這款游戲支持包括土耳其語,捷克語在內的,多達16種語言的版本,但是仍然不支持中文)。
在一片怒罵聲中,發行商世嘉公司最終介入了進來,宣布為游戲增加中文支持,并在4月正式推出了漢化翻譯。借助SteamSpy上的評論統計,我們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這款游戲好評數量的躍升、負面評價的下降。
不過,仍然有眾多玩家選擇保留他們的差評,目前《足球經理2017》在Steam上的總體評價中依然只有44%是好評。而且這些差評還殃及了《足球經理2016》。
我們再把目光放回到近期的《尼爾:機械紀元》漲價事件,不僅這款游戲風評被害,幾款SE的游戲也同樣遭到了波及。在事件發生的4月28日當天,國區玩家還給《古墓麗影:崛起》刷爆了差評,“懲戒”SE的漲價行為。在《古墓麗影:崛起》在國區發售以來,這還是本作第一次出現“差評潮”。
這位中國玩家對《古墓麗影:崛起》給出差評“懲戒”SE
不妨讓我們再來看看其他事件:在2016年年底,《暗黑地牢》的開發者推出了“猩紅宮廷”DLC,令他沒想到的是隨著這部分拓展內容的發售,國區突然就出現了一小波批評的浪潮,原因就是在2015年時開發者曾表示會為《暗黑地牢》進行漢化支持,而到了2016年時這個項目依然沒有完工,等急了的國區玩家們因此也對他給出了差評。
和以往一樣,這一類差評并沒有對《暗黑地牢》的銷量造成什么影響。不過對于所有開發者們來說,這也是值得記住的一課:如果你想中國玩家們承諾了要提供本土化翻譯,他們期盼著中文支持,他們就會通過Steam評價系統來告知你。
不過相應的,提供本土化可能就會成為一些小型工作室脫穎而出的絕好機會,根據國區的情況調整好價格、再進行好本土化翻譯,這樣你的游戲很可能馬上就能夠乘風而起。Doucet前段時間就在一篇博文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:
“我從來沒有這么快就收回本土化翻譯的成本,我這話絕對沒有夸張的成分...僅僅在上周,《Defender‘s Quest》所獲的收益就達到了上架國區以來總收入的45%。在眨眼之間就游戲的銷量就整個翻了一番。”
當然,事情絕對沒有這么簡單,我們不能保證每款游戲都能在中國獲得這么大的成功,甚至我們都不能確定Steam今后會不會被封禁。在中國游戲曾經被當做“電子海洛因”受到管制,不過目前Steam并沒有受到政府的管控。另一方面,新興巨頭騰訊也會在7月推出Steam的有力競爭對手,這也很可能會大幅度影響PC游戲市場。現在真正的問題就是,究竟改變會多快發生。
不過只要Steam國區依然存在,中國玩家的影響力就還會不斷增長,絕對不要小瞧1700萬玩家的力量。
瀏覽量:02017-07-31
瀏覽量:02017-07-29
瀏覽量:02017-07-29
瀏覽量:02017-07-29
瀏覽量:02017-07-28
瀏覽量:02017-07-24